灭火的基本战术原则
浏览次数:1290 分类:最新公告
火灾的控制
在消防队未到达火场之前,起火单位的消防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和义务消防人员及在场人员应抓住时机,组织集中力量,迅速、果断地把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
一 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
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先控制火势,具备了扑灭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火场上常见的做法有:
1、当建筑物一端起火向另一端蔓延时,可以从中间适当部位控制;中间起火时,应从两侧控制,以下风方向为主;楼层火灾时,应从上下控制,以上层为主。
2、油罐起火时,要冷却燃烧油罐,以降低其燃烧程度,保护罐壁。同时要注意冷却邻近油罐,防止因温度升高而爆炸起火。
3、管道起火时,要迅速关闭阀门,以断绝起源;堵塞漏洞,防止气体扩散,同时要保护受火灾威胁的生产装置、设备等。
4、易燃易爆单位(或部位)起火时,若不能迅速扑灭,应疏散和保护好有爆炸危险的物品。不易疏散和保护时,要采取冷却措施,防止受热膨胀爆裂或起火爆炸。
5、货场堆垛起火时,应防止向邻垛蔓延。
二 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
1、如果火场上有人受到威胁,救灾人员首要任务是救人。
2、当灭火力量较强时,灭火和救人可以同时进行,但决不能因灭火而
贻误救人时机。
3、人未救出时,灭火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或减弱火势对人员威胁程度,从而更好地为救人脱险、及时扑灭火灾创造条件。
三 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1、人和物相比,救人是重点;
2、贵重物资和一般物资相比,保护和抢救贵重物品是重点;
3、火势蔓延猛烈的方面和其它方面相比,控制火势猛烈蔓延的方面是重点;
4、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和没有这些危险的方面相比,处置这些危险的方面是重点;
5、要害部位和其它部位相比,要害部位是火场上的重点。
四 消防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和义务消防员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数量、火势蔓延方向、燃烧速度、可能燃烧的范围做出正确的判断,集中灭火力量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进行扑救以控制火势蔓延。
1、消灭飞火。要组织人力监视火场周围的建筑物上、露天堆垛上的未烬飞火,并予及时扑灭,防止造成新的火点。
2、疏散物资。安排人力和设备,将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资疏散到安全地带,以减少火灾损失,组织火势的蔓延。
3、注意安全。在高空作业或深入建筑物内部灭火、救人及破拆、疏散物资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人员伤亡。
4、积极抢救被困人员。人员集中的场所发生火灾,要组织强壮人员,并由熟悉情况的人员做向导,积极寻找和抢救被火势围困的人员。
五 常用灭火方法
1、冷却灭火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其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而使燃烧停止。用水扑救火灾时的主要作用就是冷却灭火。一般物质起火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灭火外,还经常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其受热变形或爆炸。
2、隔离灭火法
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隔离灭火法的措施很多,如将火源附近的易燃易爆物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设备或管道上的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排除生产装置、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液体;阻燃、疏散易燃可燃液体或扩散的可燃气体;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结构,造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等。
3、窒息灭火法
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火场上运用窒息法扑救火灾时,可采用石棉被、湿麻袋、湿棉被、砂土、泡沫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水蒸汽、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域;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不检来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进入。此外,在无法采用其它扑救方法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淹没(灌注)的方法进行扑救。
采取窒息灭火应注意的是:
(1)在燃烧部位较小,容易堵塞封闭而燃烧区域内又没有氧化剂时,才使用本方法;
(2)采用水淹没或灌注方法时,必须考虑到火场物质被水浸没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3)采用窒息法灭火后,必须确认火已熄灭,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过早地打开封闭的房间或生产装置而使空气进入,造成复燃或爆炸;
(4)采用惰性气体灭火时,一要将大量的惰性气体充入燃烧区,迅速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以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
4、抑制灭火法
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链反应而使燃烧中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和1211、1301等卤代烷灭火剂。灭火时,一定要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内,使灭火剂参与和阻断燃烧反应,否则起不到抑制燃烧的作用。同时还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以防复燃。
六 火场人员紧急疏散
1、建立警戒区。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火灾性质、风速、风向等确定火灾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并建立警戒区,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实行交通管制。
(1)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由专人警戒;
(2)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3)泄露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禁止明火作业;
(4)对警戒区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加强监测;
(5)对警戒区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加强监测;
2、紧急疏散。迅速撤离警戒区内与事故处理无关的人员,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1)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配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关的监护措施;
(2)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3)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着火区。
七 火场物资疏散
1、火场上的物资疏散应该是有组织地进行,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防止火势蔓延很扩大;
2、火场上应急于疏散的屋子时可能扩大火势和有爆炸危险的屋子(如起火点附近的汽油、柴油油桶,充装有气体的钢瓶和其它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性质重要、价值昂贵的物资(如档案、资料、高级仪器、珍贵文物以及经济价值较大的原料、产品、设备等);影响灭火战斗的物资(如妨碍灭火行动的物资、怕水的物资乳糖、电石等);
3、进行物资疏散时应将参加疏散的职工或群众编成组,制定负责人,使疏散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应先疏散受水、火、烟威胁最大的物资;疏散出来的物资应堆放在上风向安全地带,不得堵塞通道,并要派人看护;
4、尽量利用各类运搬机械进行疏散;怕水的物资应用苫布加以保护。
上一篇: 疫情期间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下一篇: 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