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解读
浏览次数:504 分类:最新公告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解读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解读。
将从对建筑行业的导向性趋势等宏观层面。以及公司发展角度及我作为公司法务部负责人的角度具体阐述。
2019年的最后一天,一则重磅消息为建筑行业送来了新年“大礼”: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历经两年时间、两次征求意见,终于落地。
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重新定义了工程总承包,即设计、施工及采购一家全包才叫“总”,分而治之则不是“总”。尤其确立了我国工程总承包新的设计和施工“双资质”制度,要求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同时具有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工程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业内专家分析,未来将引发设计施工行业兼并大潮,“兼并融合”是未来大势所趋。
本次文件发布的影响力在行业内持续发酵,其中以“工程总承包实施双资质”为主题入选2019年度工程设计行业十大事件。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2020年3月1日。
━━━━重新定义“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第三条指出,本办法所称工程总承包,是指承包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或者设计、施工等阶段实行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
早在1984年,工程设计企业就开始了工程总承包的实践,不过集中在工业工程领域,尤其是化工、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建筑领域的总承包还是在国务院19号文《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下发之后,尤其是2016年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工程总承包市场才重新活跃起来。
据行业统计报告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逐年增加,平均复合增长率近30%,工程总承包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也逐年递增,从2014年的34.6%增加到2018年的50.2%。本次《工程总承包》的实施,更预示着未来的建筑行业中会有更多的项目采取总承包方式进行。是大势所趋。
中国房地产报道,之前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基本是工程设计企业“一枝独秀”,房屋建筑领域是在鼓励政府投资项目采用工程总包模式后才开启设计、施工同台竞争的局面。
实际上,工程设计企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工程建设总承包试点确切地说是“设计管理模式”,设计管理模式的本质是“设计+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工程咨询,而不是“设计+施工”总承包。
随着工程总承包被明确定义“设计+施工”,因此专家预测,2020年必将是建筑业变革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会成为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元年,工程设计企业可能会转型成为工程咨询的核心力量,施工单位会转成工程总承包的核心力量。
设计、施工“双资质”时代来临
要做工程总承包,必须拥有设计、施工“双资质”,这在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中被明确,被业界热议的也集中在下面两个条款:
(第十条)工程总承包单位应当同时具有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工程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或者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
(十二条)鼓励设计单位申请取得施工资质,已取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行业甲级资质、建筑工程专业甲级资质的单位,可以直接申请相应类别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鼓励施工单位申请取得工程设计资质,具有一级及以上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单位可以直接申请相应类别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
上述条款赋予了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具有同等业务延伸的权力,即设计单位可以向下游施工延伸,施工企业可以向上游设计延伸,但现实情况可能对工程设计企业不利。
据不完全统计,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共有7000多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占到十分之一近700家,并且大部分已申请了甲级设计资质,至少已具备设计和施工双资质条件。而设计院则不同,只有极少的设计企业有少量的施工力量储备,或收购了施工二级、一级资质企业。因此,收购并融优质一二级总承包施工企业成为了本分大型设计院的首选。而一些不具备设计资质的施工企业也开始广泛的寻求设计院进行合作共赢。
虽然本次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提出“设计、施工”资质可以互认,但必须符合企业资质条件。众所周知,施工企业是重资产行业,有极其严格的标准,目前看大多数设计企业欲通过审批取得施工企业资质的成功率较低;另外虽然兼并施工企业是一个快捷路径,但难度极大。
施工向上游延伸则不同,设计企业是轻资产行业,施工企业通过兼并设计企业获得资质较容易,而且不少施工企业就有设计资质和人员。
未来行业也有一个预判,2020年是强基建保增长之年,建筑行业必将又迎来新一轮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兼并大潮,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多元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工程设计企业或许会退出工程总承包市场,从而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成为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核心力量。
━━━━2020年EPC发展之路
什么样的项目适合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是否必须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第六条提出:“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项目,适宜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国务院、住建部以及各地相关文件中对装配式建筑要求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政府投资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还有些省份提出未来50%的项目都将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相比之下,体现了政策导向希望通过工程总承包自身的优势而非行政规定将其推广。
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是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并且目前国内外很多装配式建筑项目都是采用EPC模式。住建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宜明提出装配式建筑“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思路中,“两翼”就指的是工程总承包(EPC)模式承建装配式建筑和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一体化设计。未来的建筑业将是EPC、BIM的深度融合发展。
按照目前要求来看,工程总承包的实施对设计、采购、施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BIM等技术手段对项目运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控变成了必须实施的工作,可以预测之后工程总承包企业更有动力采用新技术来提升利润。即未来的工程总承包将最大化的依托于Bim技术。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终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都要放大自己的格局,积极应变,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工程建造质量。
具体结合公司及法律层面阐述一下Epc模式的发展思考:
一,风险承担:
建设单位仅承担以下风险。
1.主要工程材料、设备、人工价格与招标时基期价相比,波动幅度超过合同约定幅度的部分;
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引起的合同价格的变化;
2.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造成的工程费用和工期的变化;
3.因建设单位原因产生的工程费用和工期的变化;
4.不可抗力造成的工程费用和工期的变化。
5.具体风险分担内容由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6.建设单位不得设置不合理工期,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以上6点也就是说,对于总承包单位的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图的设计失。工程管理,采购环节,质量安全,造价等环节等等原因造成工程风险均由总承包单位来自行承担。全面负责。工程总承包单位风险变得更加集中了。
也就是说施工总承包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实力强的,运作规范的公司。可以利用总承包更好更快运作工程,提高自己的利润。但对于实力不足的公司,一但发生问题,造成的种种后果均由自己来买单。常见的就是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偏差。工程管理不到位工期延误。工地安全等等。工程总承包单位将负全责。这里就必须有Bim技术作为支撑,可预见的管控工程。
结合公司的发展可以看到。勾总大力推行的Bim技术是未来建筑业耐以发展的关键技术。充满了前瞻性。但回看公司的发展现状,Bim技术人才的紧缺和大型工程项目实战管理经验是公司缺乏的。设计资质的申请工作是否具备条件也是需要更专业的资质管理人员来回答相关问题。2020年3月1日《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就讲实施,一些实力雄厚但不具备施工资质的设计院面临被挤出工程总承包的困境。这正是我们这样的人员完备的施工企业与其深入合作的契机。联合体投标,项目工程股份化等手段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达到目的。不仅应当强调设计人才的重要性,更要强调我们作为施工企业的自身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性。这些都符合勾总强调的五流一致,劳务实名制制的要求。新的建筑行业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要用更加开放包容心态,学习的眼光去看待新的事物。淘宝成功前人们不相信电商,我们也许不如内地发达地区先进,但这新疆地区抓住发展滞后性的间隙,努力改革,也许会看到不一样的企业未来。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 员工的价值与股权激励互联网时代
下一篇: 演讲与谈判能力技巧比赛标准
您好!请登录